学校主页| 旧版入口
  • 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机构设置
    3. 学院领导
    4. 规章制度
    5. ENGLISH
    6. 学院宣传片
  • 师资队伍
    1. 教授
    2. 副教授
    3. 讲师
  • 本科生教育
    1. 专业设置
    2. 培养方案
    3. 课程建设
    4. 教学改革
  • 研究生教育
    1. 学位点
    2. 培养方案
    3. 留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1. 党建工作
    2. 工会工作
    3. 党群风采
  • 招生就业
    1. 本科生招生
    2. 研究生招生
    3. 就业工作
  • 校友天地
    1. 校友动态
    2. 校友风采
    3. 时光剪影
    4. 联系我们
  • 首页
    • 返回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动态
    • 科研团队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
  • 学院概况
    • 返回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学院领导
    • 规章制度
    • ENGLISH
    • 学院宣传片
  • 师资队伍
    • 返回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本科生教育
    • 返回
    • 专业设置
      • 返回
      • 国家一流专业
      • 省一流专业
      • 工程认证专业
      • “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
    • 培养方案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 研究生教育
    • 返回
    • 学位点
      • 返回
      • 化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培养方案
    • 留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 返回
    • 党建工作
    • 工会工作
    • 党群风采
  • 招生就业
    • 返回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工作
  • 校友天地
    • 返回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时光剪影
    •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动态
  • 科研团队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

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预告:化工学院校际学术交流阳光论坛(一)——智能生物分离材料与器件

  作者:化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1-04-09       点击量:

报告题目:智能生物分离材料与器件

时   间:2021年4月12日(周一)下午2点

地   点:阳光校区崇礼楼212

报 告 人:卿光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报告人简介:

卿光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研究员,创新特区组组长,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聚合物界面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一系列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材料、手性功能表面和面向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的聚合物基富集材料与器件。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1篇),《Adv. Mater.》(3篇),《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2篇),《NPG Asia Materials》(3篇),《TRAC Trends in Anal. Chem.》(2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6篇),《Anal. Chem.》(3篇)等国际知名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三级子课题一项。2019年8月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1年3月入选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报告内容:

高纯度生物样品的获取是生物学功能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生物分离过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特别是“精准医疗”计划的提出为靶向富集和分离材料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对开发目标生物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特异性识别的富集和分离材料。然而这类材料的开发非常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生物样品种类繁多,结构各异,高度复杂,同时有价值的生物样品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含量极低。蛋白等物质在细胞中分布还具有动态不均一性,在不同人种,年龄,性别,病理阶段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通过学习和模仿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结合智能聚合物构象转变,开发出的生物分子响应性聚合物很好地切合了这一需求,能够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精准捕获,将在生物分离和分析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这一方向融合了智能聚合物、主客体化学、微纳米器件构筑、精准测量和生物医学,是目前新兴涌现的一个学科方向,具有鲜明的开创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一篇:化学与化工学院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一期

下一篇:化工学院举办2021年第1期阳光论坛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化学与化工学院    
邮编:430200  电话:027-5936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