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旧版入口
  • 首页
  • 学院概况
    1. 学院简介
    2. 机构设置
    3. 学院领导
    4. 规章制度
    5. ENGLISH
    6. 学院宣传片
  • 师资队伍
    1. 教授
    2. 副教授
    3. 讲师
  • 本科生教育
    1. 专业设置
    2. 培养方案
    3. 课程建设
    4. 教学改革
  • 研究生教育
    1. 学位点
    2. 培养方案
    3. 留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1. 党建工作
    2. 工会工作
    3. 党群风采
  • 招生就业
    1. 本科生招生
    2. 研究生招生
    3. 就业工作
  • 校友天地
    1. 校友动态
    2. 校友风采
    3. 时光剪影
    4. 联系我们
  • 首页
    • 返回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动态
    • 科研团队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
  • 学院概况
    • 返回
    • 学院简介
    • 机构设置
    • 学院领导
    • 规章制度
    • ENGLISH
    • 学院宣传片
  • 师资队伍
    • 返回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本科生教育
    • 返回
    • 专业设置
      • 返回
      • 国家一流专业
      • 省一流专业
      • 工程认证专业
      • “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
    • 培养方案
    • 课程建设
    • 教学改革
  • 研究生教育
    • 返回
    • 学位点
      • 返回
      • 化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培养方案
    • 留学生工作
  • 党群工作
    • 返回
    • 党建工作
    • 工会工作
    • 党群风采
  • 招生就业
    • 返回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工作
  • 校友天地
    • 返回
    • 校友动态
    • 校友风采
    • 时光剪影
    • 联系我们

首页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教学与科研
  • 学术动态
  • 科研团队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化工学院“智能聚合物界面材料”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张福生      发布时间:2025-02-16       点击量:

近日,化工学院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4,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标题为“Top-down approach for easy processing, cost-effective, biodegradable chiral photonic materials with spontaneous circularly polarized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activity”。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为我校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浩,张福生博士和卿光焱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圆偏振室温磷光(CPRTP)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裸眼3D显示、圆偏振电子设备、生物手性成像、防伪以及光学数据存储等多个前沿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通过多种复合策略在CPRTP材料的开发上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将非手性磷光体限制在手性环境中、将手性磷光体限制在非手性环境中,以及构建螺旋双层复合薄膜,但这些策略均基于“自下而上”的方法,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复杂的合成方案、有限的可用材料范围、高昂的成本、能量损耗大、老化速率不一致以及材料的持续稳定性问题。这些障碍凸显了对直接源自发光体的创新一体化CPRTP系统的迫切需求,该系统需在性能、加工简易性、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之间实现平衡。

图1 源自海产品生物废弃物的CPRTP发射薄膜制备示意图

图2 CNSF的CPRTP发射特性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自上而下”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脱蛋白、脱矿物质和脱乙酰化过程,将海洋生物废料直接转化为高效的右旋CPRTP发射薄膜(图1)。由此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结构薄膜(CNSF)呈现出左手性向列结构,以及增强的分子链刚性。这些薄膜展现出卓越的CPRTP发射特性,发光不对称因子gRTP值高达−0.34,磷光寿命(τPhos)达到331毫秒,量子产率(ΦPhos)达到7.23%(图2)。基于壳聚糖的体系性能显著超越已报道的“自下而上”的生物基方法,包括纳米纤维素与发光体的共组装。

该系统以其出色的柔韧性、卓越的生物降解性、令人满意的结构稳定性、多模态光学特性以及对环境刺激的响应性而值得关注。这一创新的“自上而下”加工策略,利用了多种几丁质衍生资源,包括螃蟹壳、龙虾壳和黑虎虾壳等材料,展示了光子CPRTP壳聚糖膜的广泛适用性(图3)。在概念验证演示中,进一步展现了该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其成为兼具湿度指示和防伪功能的双用途CPRTP标签(图4)。这一创新不仅可以作为手性光学标签用于安全认证,增强防伪措施,同时还可以作为干燥剂指示剂,确保对湿度敏感的电子设备正常运行。此项研究成果显著推动了可持续CPRTP材料的设计与多样性的进一步发展。

图3 CNSF的综合表征以及不同来源甲壳素的CPRTP行为

图4 CNSF作为双功能指示的综合表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0357

上一篇:化工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

下一篇:化工学院召开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会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化学与化工学院    
邮编:430200  电话:027-59367336